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7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结果 31例间质瘤中22例发生于胃,2例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发生于小肠,2例起源于食管,1例起源于肝胃间隙,1例起源于后腹膜.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18例.X射线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或肠腔被推压,局部粘膜展平,少数可见粘膜破坏,蠕动消失.CT表现为肠腔内、腔外或腔内外肿块,病灶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哑铃状,邻近肠壁无增厚,瘤体内可见气体影,平扫肿块呈均匀等密度5例,肿块边缘呈等密度,中央为低密度区26例,增强后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较明显强化,少数病例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结论 X射线钡餐造影是诊断消化道GIST最常用的方法,而螺旋CT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方法,尤其是多排螺旋CT在诊断GIST有明显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GIST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并对GIST的定位、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米玉成;李欣;朱妮娜

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2007 年 2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7
作者:
米玉成;李欣;朱妮娜
来源: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年 26卷 1期
标签:
间质瘤 影像 多排螺旋CT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结果 31例间质瘤中22例发生于胃,2例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发生于小肠,2例起源于食管,1例起源于肝胃间隙,1例起源于后腹膜.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18例.X射线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或肠腔被推压,局部粘膜展平,少数可见粘膜破坏,蠕动消失.CT表现为肠腔内、腔外或腔内外肿块,病灶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哑铃状,邻近肠壁无增厚,瘤体内可见气体影,平扫肿块呈均匀等密度5例,肿块边缘呈等密度,中央为低密度区26例,增强后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较明显强化,少数病例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结论 X射线钡餐造影是诊断消化道GIST最常用的方法,而螺旋CT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方法,尤其是多排螺旋CT在诊断GIST有明显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GIST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并对GIST的定位、定性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