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136

目的比较胸椎及胸腰椎后凸型休门病患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 )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后路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60例休门病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年龄为13~24岁,平均(17.6±4.1)岁。根据后凸顶椎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胸椎组(顶椎位于 T9及以上)和胸腰椎组(顶椎位于T10及以下),其中胸椎组25例,胸腰椎组35例。于站立位全脊柱 X 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 Cobb’s 角( global kyphosis,GK )、近端交界角( 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 )、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 )、腰椎前凸角( lumbar lordorsis,LL )、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和最上端固定椎(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 )-C7矢状面距离参数,对比两组间PJK发生率和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参数。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31.1±11.9)个月。胸椎组和胸腰椎组GK矫正率分别为(39.8±10.5)

作者:杜长志;孙旭;李松;徐亮;王斌;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7 年 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136
作者:
杜长志;孙旭;李松;徐亮;王斌;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7 年 6卷 1期
标签:
脊柱后凸 Scheuermann病 脊柱融合术 危险因素 近端交界性后凸 Kyphosis Scheuermann disease Spinal fusion Risk factors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目的比较胸椎及胸腰椎后凸型休门病患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 )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后路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60例休门病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年龄为13~24岁,平均(17.6±4.1)岁。根据后凸顶椎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胸椎组(顶椎位于 T9及以上)和胸腰椎组(顶椎位于T10及以下),其中胸椎组25例,胸腰椎组35例。于站立位全脊柱 X 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 Cobb’s 角( global kyphosis,GK )、近端交界角( 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 )、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 )、腰椎前凸角( lumbar lordorsis,LL )、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和最上端固定椎(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 )-C7矢状面距离参数,对比两组间PJK发生率和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参数。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31.1±11.9)个月。胸椎组和胸腰椎组GK矫正率分别为(3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