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3 | 下载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手术的特点及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 7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5例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5例,L4~S1节段2例,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再次手术时机、初次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应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翻修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再手术患者中,同节段再突出27例,包括同节段同侧26例,同节段对侧1例;邻近节段再突出1例;血肿形成1例;椎间盘囊肿形成1例;继发腰椎狭窄或不稳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17例,椎间盘镜3例,融合手术15例.再次手术间隔9 d~36个月,平均(9.92±1.74)个月.35例患者均顺利再次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再次术后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9.24±3.62)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3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29%.[结论]再突出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因素;血肿形成、椎间盘囊肿及腰椎继发性狭窄症或腰椎不稳症是次要因素.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再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毛路;祝斌;吴小涛;朱磊;王锋;尹立红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 年 29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3 | 下载:0
作者:
毛路;祝斌;吴小涛;朱磊;王锋;尹立红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 年 29卷 7期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再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手术的特点及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 7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5例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5例,L4~S1节段2例,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再次手术时机、初次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应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翻修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再手术患者中,同节段再突出27例,包括同节段同侧26例,同节段对侧1例;邻近节段再突出1例;血肿形成1例;椎间盘囊肿形成1例;继发腰椎狭窄或不稳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17例,椎间盘镜3例,融合手术15例.再次手术间隔9 d~36个月,平均(9.92±1.74)个月.35例患者均顺利再次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再次术后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9.24±3.62)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3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29%.[结论]再突出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因素;血肿形成、椎间盘囊肿及腰椎继发性狭窄症或腰椎不稳症是次要因素.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再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