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0 | 下载83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7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将全部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组(n=29)、中期组(n=37)和晚期组(n=21),并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常规出凝血指标、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比较三组患者常规出凝血指标、出凝血分子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 三组患者与对照组常规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大多有显著性差异,但指标变动规律复杂或无显著性;三组患者与对照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随病程进展呈规律变动.常规出凝血指标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9.53%,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平均阳性检出率为96.72%,且TAT和D-D三组阳性检出率均达到100%.结论 出凝血标志物在DIC检测中不受凝血因子消耗的影响.血浆含量可随病程进展变动,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坚;曾雪;李成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年 33卷 1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0 | 下载:83
作者:
黄坚;曾雪;李成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年 33卷 15期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 阳性检出率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7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将全部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组(n=29)、中期组(n=37)和晚期组(n=21),并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常规出凝血指标、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比较三组患者常规出凝血指标、出凝血分子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 三组患者与对照组常规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大多有显著性差异,但指标变动规律复杂或无显著性;三组患者与对照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随病程进展呈规律变动.常规出凝血指标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9.53%,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平均阳性检出率为96.72%,且TAT和D-D三组阳性检出率均达到100%.结论 出凝血标志物在DIC检测中不受凝血因子消耗的影响.血浆含量可随病程进展变动,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