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目的 研究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1例(共611个)颅内囊性动脉瘤的病例资料,以动脉瘤破裂作为最后评定指标,分为破裂组(341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270个动脉瘤),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两组之间动脉瘤长、瘤颈宽、载瘤动脉平均直径、载瘤动脉近端与动脉瘤长轴夹角(IA)、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AR)、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动脉面积之比(S1/S2)、存在子瘤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颈宽<1.7 mm(OR=2.318,95% CI=1.381~3.893,P=0.001)、存在子瘤(OR=12.512,95% CI=7.827~20.002,P<0.001)、S1/S2>2.1 (OR=2.460,95% CI=1.408--4.300,P=0.002)为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长、瘤颈宽、载瘤动脉平均直径、IA、AR、SR、S1/S2、存在子瘤是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

作者:傅建华;何伟文;王茂武;陈燕红;伍健伟;梁建峰;王其兵;江顺婷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 19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作者:
傅建华;何伟文;王茂武;陈燕红;伍健伟;梁建峰;王其兵;江顺婷
来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 19卷 8期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形态学 危险因素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orphology risk factors
目的 研究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1例(共611个)颅内囊性动脉瘤的病例资料,以动脉瘤破裂作为最后评定指标,分为破裂组(341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270个动脉瘤),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两组之间动脉瘤长、瘤颈宽、载瘤动脉平均直径、载瘤动脉近端与动脉瘤长轴夹角(IA)、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AR)、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动脉面积之比(S1/S2)、存在子瘤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颈宽<1.7 mm(OR=2.318,95% CI=1.381~3.893,P=0.001)、存在子瘤(OR=12.512,95% CI=7.827~20.002,P<0.001)、S1/S2>2.1 (OR=2.460,95% CI=1.408--4.300,P=0.002)为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长、瘤颈宽、载瘤动脉平均直径、IA、AR、SR、S1/S2、存在子瘤是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