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2 | 下载294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容量复苏前后心率(HR)、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等,并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复苏后CI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10%),观察两组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基础MA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AP组(LMAP,MAP≤6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高MAP组(HMAP,MAP>65 mm Hg),比较容量复苏前后两亚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MAP变化(△MAP%)与△CI%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液体有反应者44例,占64.7%.有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MAP、PP、CI、CVP和ITBV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SBP (mm Hg):126.5±23.8比110.7±20.2,DBP(mm Hg):58.1±14.8比52.8±13.5,MAP(mm Hg):80.3±19.2比70.1±15.8,PP(mm Hg):68.2±18.7比58.0±15.8,CI (ml·s-1·m-2):70.0±21.7比

作者:祁慧;顾勤;刘宁;张北源

来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年 25卷 1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2 | 下载:294
作者:
祁慧;顾勤;刘宁;张北源
来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年 25卷 1期
标签:
液体反应性 平均动脉压 脓毒性休克 Fluid responsivenes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Septic shock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容量复苏前后心率(HR)、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等,并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复苏后CI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10%),观察两组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基础MA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AP组(LMAP,MAP≤6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高MAP组(HMAP,MAP>65 mm Hg),比较容量复苏前后两亚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MAP变化(△MAP%)与△CI%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液体有反应者44例,占64.7%.有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MAP、PP、CI、CVP和ITBV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SBP (mm Hg):126.5±23.8比110.7±20.2,DBP(mm Hg):58.1±14.8比52.8±13.5,MAP(mm Hg):80.3±19.2比70.1±15.8,PP(mm Hg):68.2±18.7比58.0±15.8,CI (ml·s-1·m-2):70.0±21.7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