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2008-2010年在开滦医院入选了4158例50岁以上的健康个体,男性占38%.该队列的平均随访期为3.7年,共收集了122例死亡信急.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依据D-二聚体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风险比.结果 4组(≤194、195~235、236~310和≥311 ng/ml)的死亡率分别为2.44%、2.67%、2.53%和4.07%.与低水平组(≤194ng/ml)相比,高水平组(≥311 ng/ml)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升高,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为1.53(1.08,2.13).高水平组(≥311 ng/ml)人群的累计生存率低于其他3组(Log-rank检验,P=0.010).结论 高水平D-二聚体可增加健康人群全因死亡的危险.

作者:刘晓宇;胡泊;兰璇;刘运秋;刘伟存;李倩;杜青木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年 25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0
作者:
刘晓宇;胡泊;兰璇;刘运秋;刘伟存;李倩;杜青木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年 25卷 19期
标签:
D-二聚体 全因死亡 生存分析 COX回归模型 队列研究 D-dimer all-cause death survival analysis cox regression model cohort study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2008-2010年在开滦医院入选了4158例50岁以上的健康个体,男性占38%.该队列的平均随访期为3.7年,共收集了122例死亡信急.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依据D-二聚体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风险比.结果 4组(≤194、195~235、236~310和≥311 ng/ml)的死亡率分别为2.44%、2.67%、2.53%和4.07%.与低水平组(≤194ng/ml)相比,高水平组(≥311 ng/ml)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升高,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为1.53(1.08,2.13).高水平组(≥311 ng/ml)人群的累计生存率低于其他3组(Log-rank检验,P=0.010).结论 高水平D-二聚体可增加健康人群全因死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