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8 | 下载248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n=12)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n=60).出血组根据出血后时间又分为出血6 h、12 h、24 h、36 h、72 h 5组,每组12只.采用经典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SAH评分、脑水肿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低、SAH评分升高、脑水肿明显增加(均P<0.05).各时间段出血组大鼠比较,出血12 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最低、SAH评分最高、脑水肿程度最明显(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出血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其他时间出血组比较,出血12 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72 h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和严重脑水肿;NLRP3、IL-1β、IL-18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炎症反应,并且在出血后12 h达到峰值.

作者:梁兆俊;袁雨;李佳仪;刘康妮;石强;冯娅妮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年 4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8 | 下载:248
作者:
梁兆俊;袁雨;李佳仪;刘康妮;石强;冯娅妮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年 49卷 1期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海马神经元 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n=12)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n=60).出血组根据出血后时间又分为出血6 h、12 h、24 h、36 h、72 h 5组,每组12只.采用经典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SAH评分、脑水肿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低、SAH评分升高、脑水肿明显增加(均P<0.05).各时间段出血组大鼠比较,出血12 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最低、SAH评分最高、脑水肿程度最明显(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出血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其他时间出血组比较,出血12 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72 h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和严重脑水肿;NLRP3、IL-1β、IL-18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炎症反应,并且在出血后12 h达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