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43 | 下载4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的较为多见,且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又可根据抗原类型的不同分为6种,即半抗原型、药物相关性抗体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型、药物特异性抗体型、自身抗体型和免疫复合物型,代表药物有奎宁及其衍生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那格雷、抗抑郁药、肝素以及其他药物.DITP的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是由免疫系统参与和介导,进一步的研究仍有待继续.

作者:杨九一;顾健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年 33卷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43 | 下载:4
作者:
杨九一;顾健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年 33卷 22期
标签: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机制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的较为多见,且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又可根据抗原类型的不同分为6种,即半抗原型、药物相关性抗体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型、药物特异性抗体型、自身抗体型和免疫复合物型,代表药物有奎宁及其衍生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那格雷、抗抑郁药、肝素以及其他药物.DITP的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是由免疫系统参与和介导,进一步的研究仍有待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