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V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60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补脾培元益智"针刺,穴取百会、四神聪、中脘、外陵、下脘、气海、关元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画钟试验(CDT)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9.8%(53/59),优于西药组的76.3%(45/59,P<0.01).两组治疗后MMSE各子项评分及总分、ADAS-Cog评分、CD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治疗后双侧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且快于西药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CA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灌注有关.

作者:韩慧;李鑫;姜海娜;许可;王颖

来源:中国针灸 2021 年 41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韩慧;李鑫;姜海娜;许可;王颖
来源:
中国针灸 2021 年 41卷 9期
标签: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针刺疗法 认知功能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V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60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补脾培元益智"针刺,穴取百会、四神聪、中脘、外陵、下脘、气海、关元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画钟试验(CDT)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9.8%(53/59),优于西药组的76.3%(45/59,P<0.01).两组治疗后MMSE各子项评分及总分、ADAS-Cog评分、CD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治疗后双侧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且快于西药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CA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灌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