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探讨三阶段Masquelet技术在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9例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68岁[(39.6±12.3)岁].16例为细菌感染,3例为结核杆菌.感染累及胫骨末端、距骨及其周围关节14例,内踝2例,中足及跗骨间关节1例,跖骨及跖趾关节2例.手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并辅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冲洗,明确致病菌;第二阶段用针对性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预防或治疗感染;第三阶段为抗生素骨水泥充填3个月后,局部伤口无感染征象,取出骨水泥,应用内固定植骨的方式行骨重建手术.观察皮瓣存活和创面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按照放射学骨愈合评分标准(RUST)评价骨愈合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9~12个月[(11.1±1.0)个月].2例内踝皮肤因术前感染坏死致软组织缺损,于第二阶段手术时分别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骨愈合时间3~7个月[(3.5±1.4)个月].19例患者经过三阶段手术,足踝部创面或窦道均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AOFAS评分

作者:余黎;汪冰;谢哲;邓玲珑;魏驰;邓凯;余国荣;祝少博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8 年 34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余黎;汪冰;谢哲;邓玲珑;魏驰;邓凯;余国荣;祝少博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2018 年 34卷 11期
标签:
感染 足损伤 Masquelet技术 Infection Foot injuries Masquelet technique
目的 探讨三阶段Masquelet技术在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9例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68岁[(39.6±12.3)岁].16例为细菌感染,3例为结核杆菌.感染累及胫骨末端、距骨及其周围关节14例,内踝2例,中足及跗骨间关节1例,跖骨及跖趾关节2例.手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并辅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冲洗,明确致病菌;第二阶段用针对性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预防或治疗感染;第三阶段为抗生素骨水泥充填3个月后,局部伤口无感染征象,取出骨水泥,应用内固定植骨的方式行骨重建手术.观察皮瓣存活和创面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按照放射学骨愈合评分标准(RUST)评价骨愈合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9~12个月[(11.1±1.0)个月].2例内踝皮肤因术前感染坏死致软组织缺损,于第二阶段手术时分别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骨愈合时间3~7个月[(3.5±1.4)个月].19例患者经过三阶段手术,足踝部创面或窦道均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AOF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