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8 | 下载89

目的 探讨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和同侧脑室外引流术(iEVD)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8年3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8~72岁[(51.8±15.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27例采用DC治疗(DC组),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0.1±2.9)岁.27例采用DC联合iEVD治疗(DC-iEVD组),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3.4±3.1)岁.比较两组术后颅内压、术后2周并发症,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5~4个月[(3.0±0.8)个月].术后12,24 h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48,60,72 h DC-iEVD组颅内压值低于DC组(P<0.05).术后2周DC-iEVD组脑积水发生率为15%(4/27),DC组发生率为7%(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DC-iEVD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19%(5/27),小于DC组的44%(12/27)(P<0.05).根据mRS,术后3个月DC-iEVD组预后良好率为63%(17/27),而DC组为44%(12/27),DC-iEVD组预后略优于D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TBI患者,联合使用DC和iEVD,可更好地控制颅内压,减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李少阳;牟朝晖;陈敏江;黄至澄;李兴;沈国良;吴剑;李春茂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9 年 35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8 | 下载:89
作者:
李少阳;牟朝晖;陈敏江;黄至澄;李兴;沈国良;吴剑;李春茂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年 35卷 3期
标签:
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引流术 硬膜下积液 脑积水 Brain injuries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rainage Subdural effusion Hydrocephalus
目的 探讨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和同侧脑室外引流术(iEVD)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8年3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8~72岁[(51.8±15.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27例采用DC治疗(DC组),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0.1±2.9)岁.27例采用DC联合iEVD治疗(DC-iEVD组),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3.4±3.1)岁.比较两组术后颅内压、术后2周并发症,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5~4个月[(3.0±0.8)个月].术后12,24 h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48,60,72 h DC-iEVD组颅内压值低于DC组(P<0.05).术后2周DC-iEVD组脑积水发生率为15%(4/27),DC组发生率为7%(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DC-iEVD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19%(5/27),小于DC组的44%(12/27)(P<0.05).根据mRS,术后3个月DC-iEVD组预后良好率为63%(17/27),而DC组为44%(12/27),DC-iEVD组预后略优于D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TBI患者,联合使用DC和iEVD,可更好地控制颅内压,减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