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5 | 下载84

目的 探讨钴纳米颗粒对破骨样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生物学活性,分析钴纳米颗粒与骨溶解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体外培养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为破骨样细胞,而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20、50、100 μmol/L)钴纳米颗粒和氯化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LPS诱导24h后的破骨样细胞进行分组,即钴纳米颗粒组(10、20、50、100 μmol/L浓度)、氯化钴组(10、20、50、100 μmol/L)和空白对照组,于2、4、8、24、48 h分别用4种浓度的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分别干预破骨样细胞进行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iumtetrazolium,MTT)生物活性实验,同时使用Q-PCR法测定CAⅡ、CatK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随浓度(10、20、50、100μmol/L)及作用时间(2、4、8、24、48 h)的增加,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对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并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其中钴纳米颗粒对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化钴.不同浓度(10、20、50、100μmol/L)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用的CAⅡ、Cat K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但钴纳米颗粒在10~50μmol/L浓度,对破骨样细胞CAⅡ、CatK的相对表达量增加,而氯化钴则减少.结论 不同浓度钴纳米和氯化钴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和

作者:刘雅克;王伟;叶俊;杨洪伟;韩庆林;陶然;刘皤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5 年 35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5 | 下载:84
作者:
刘雅克;王伟;叶俊;杨洪伟;韩庆林;陶然;刘皤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5 年 35卷 12期
标签:
破骨细胞 钴 毒性作用 Osteoclasts Cobalt Toxic actions
目的 探讨钴纳米颗粒对破骨样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生物学活性,分析钴纳米颗粒与骨溶解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体外培养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为破骨样细胞,而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20、50、100 μmol/L)钴纳米颗粒和氯化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LPS诱导24h后的破骨样细胞进行分组,即钴纳米颗粒组(10、20、50、100 μmol/L浓度)、氯化钴组(10、20、50、100 μmol/L)和空白对照组,于2、4、8、24、48 h分别用4种浓度的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分别干预破骨样细胞进行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iumtetrazolium,MTT)生物活性实验,同时使用Q-PCR法测定CAⅡ、CatK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随浓度(10、20、50、100μmol/L)及作用时间(2、4、8、24、48 h)的增加,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对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并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其中钴纳米颗粒对破骨样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化钴.不同浓度(10、20、50、100μmol/L)钴纳米颗粒与氯化钴用的CAⅡ、Cat K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但钴纳米颗粒在10~50μmol/L浓度,对破骨样细胞CAⅡ、CatK的相对表达量增加,而氯化钴则减少.结论 不同浓度钴纳米和氯化钴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