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145

目的 探讨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改良手术组)的病历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1.72±8.41)岁.减压范围:C2~C6者3例;C2~C7者7例,C3~C6者8例,C3~C7者14例.选取同时期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3例(标准手术组)作为对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三维重建及MR检查,测量并比较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双侧颈后肌肉容积、术后截骨面融合情况.同时记录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果 传统手术组平均随访(13.04±4.67)个月,改良手术组平均随访(11.81±4.93)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分别为平均为(6.09±0.79)分、(4.22±1.04)分和25.48%±3.2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平

作者:陈超;杨操;杨述华;邵增务;郜勇;张宇坤;吴星火;华文彬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8 年 38卷 2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145
作者:
陈超;杨操;杨述华;邵增务;郜勇;张宇坤;吴星火;华文彬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8 年 38卷 24期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术,外科 Cervical vertebra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Decompression,surgical
目的 探讨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改良手术组)的病历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1.72±8.41)岁.减压范围:C2~C6者3例;C2~C7者7例,C3~C6者8例,C3~C7者14例.选取同时期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3例(标准手术组)作为对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三维重建及MR检查,测量并比较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双侧颈后肌肉容积、术后截骨面融合情况.同时记录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果 传统手术组平均随访(13.04±4.67)个月,改良手术组平均随访(11.81±4.93)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分别为平均为(6.09±0.79)分、(4.22±1.04)分和25.48%±3.2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