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探索急进高原人员的生理变化,验证模拟高原装置的性能。方法:健康志愿者2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人。均采用高海拔模拟装置,分2个阶段进行高原模拟。第一阶段模拟海拔3 500 m(相当于高海拔),间隔24 h后进行第二阶段,模拟海拔5 000 m(相当于超高海拔)。在2个阶段进舱前、模拟海拔3 500 m和5 000 m时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和血气分析,进舱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出现心脏不适的人员,加做心肌酶检测,每组各有1名志愿者同时进行心电监护。结果: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志愿者脉率逐渐加快,脉氧(SpO 2)逐渐下降,与进舱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血常规显示第一阶段志愿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显著增高,血小板显著降低,与进舱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第一阶段比较,第二阶段志愿者血小板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进舱前比较,2个阶段志愿者动脉血氧分压(PaCO 2)、血氧饱和度(SaO 2)明显降低;第二阶段pH值明显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第一阶段比较,PaO 2、S

作者:孟冰;韩晶;温明春;夏田田;张淑萍;寇电波;孙夫宾;綦鹏;魏春华

来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 年 28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孟冰;韩晶;温明春;夏田田;张淑萍;寇电波;孙夫宾;綦鹏;魏春华
来源: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 年 28卷 1期
标签:
高原 高原反应 脉氧 血气分析 血常规 Plateau Plateau reaction Pulse oxygen Blood gas analysis Blood routine
目的:探索急进高原人员的生理变化,验证模拟高原装置的性能。方法:健康志愿者2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人。均采用高海拔模拟装置,分2个阶段进行高原模拟。第一阶段模拟海拔3 500 m(相当于高海拔),间隔24 h后进行第二阶段,模拟海拔5 000 m(相当于超高海拔)。在2个阶段进舱前、模拟海拔3 500 m和5 000 m时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和血气分析,进舱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出现心脏不适的人员,加做心肌酶检测,每组各有1名志愿者同时进行心电监护。结果: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志愿者脉率逐渐加快,脉氧(SpO 2)逐渐下降,与进舱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血常规显示第一阶段志愿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显著增高,血小板显著降低,与进舱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第一阶段比较,第二阶段志愿者血小板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进舱前比较,2个阶段志愿者动脉血氧分压(PaCO 2)、血氧饱和度(SaO 2)明显降低;第二阶段pH值明显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第一阶段比较,PaO 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