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9 | 下载167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院3d是否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分为PND组64例,非PND组208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入院3d内复评NIHSS评分,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为PND。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颅内、颅外及前、后循环系统,比较2组患者间各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的差异。结果与非PND组比较,PND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45.3%vs31.7%,P=0.046)、NIHSS评分明显升高[7(4,9)分vs6(3,8)分,P=0.033]、病灶≥15mm比例更高(42.2%vs28.8%,P=0.04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5.3%vs29.8%,P=0.022)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更高(53.1%vs38.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1,95%CI:1.070~3.592,P=0.029)。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付文亭;李清;邵长娟;徐思振

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9 | 下载:167
作者:
付文亭;李清;邵长娟;徐思振
来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0期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栓子 血流动力学 危险因素 intracranial arteriosclerosis brain infarction atherosclerosis embolus hemodynamic risk factors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院3d是否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分为PND组64例,非PND组208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入院3d内复评NIHSS评分,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为PND。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颅内、颅外及前、后循环系统,比较2组患者间各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的差异。结果与非PND组比较,PND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45.3%vs31.7%,P=0.046)、NIHSS评分明显升高[7(4,9)分vs6(3,8)分,P=0.033]、病灶≥15mm比例更高(42.2%vs28.8%,P=0.04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5.3%vs29.8%,P=0.022)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更高(53.1%vs38.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1,95%CI:1.070~3.592,P=0.029)。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