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8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

作者:王世端;褚海辰;潘维敏;宋建防;吴优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年 24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8
作者:
王世端;褚海辰;潘维敏;宋建防;吴优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年 24卷 10期
标签:
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麻醉,静脉内 异氟烷 麻醉,吸入 腹部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