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5 | 下载14

Crawford及Kennedy二氏1959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氯噻嗪类(chlorothiazide,克尿塞)药物能使有尿崩症的小白鼠尿量减少,尿渗透克分子浓度增高;并在1例尿崩症患者用氯噻嗪治疗,亦获得同样效果。此后,该类药物即应用于临床,一般尿崩症尿量可减少一半,尿浓度增加。国内先后有4例报告,取得一定疗效。(朱禧星等不久前亦曾报道,见中华内科杂志12∶1025,1964.—编者)目前在肾性尿崩症、对垂体后叶素失效或不能耐受的垂体性尿崩症,氯噻嗪类药物已推为唯一的有效制剂。

作者:邱鸿鑫;李宗明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1965 年 1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5 | 下载:14
作者:
邱鸿鑫;李宗明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1965 年 13卷 2期
Crawford及Kennedy二氏1959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氯噻嗪类(chlorothiazide,克尿塞)药物能使有尿崩症的小白鼠尿量减少,尿渗透克分子浓度增高;并在1例尿崩症患者用氯噻嗪治疗,亦获得同样效果。此后,该类药物即应用于临床,一般尿崩症尿量可减少一半,尿浓度增加。国内先后有4例报告,取得一定疗效。(朱禧星等不久前亦曾报道,见中华内科杂志12∶1025,1964.—编者)目前在肾性尿崩症、对垂体后叶素失效或不能耐受的垂体性尿崩症,氯噻嗪类药物已推为唯一的有效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