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0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与常见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种经 gy rA基因测序确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76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20株菌共检出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基因可分为8种阳性模式;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blaK PC、blaT EM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intⅠ1、ISEcp1、ISK pn6高度连锁,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rmtB与插入序列 IS903也高度关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菌可分为A、B两个簇群;A簇群又可分为A1和 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的1~2、7~9号株、11~12号株3组分别为克隆传播,B簇群也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簇群,B1与B2亚簇群分别为克隆传播。结论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

作者:姜文明;蒋海燕;吴国荣;戴小平;翁幸鐾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年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0
作者:
姜文明;蒋海燕;吴国荣;戴小平;翁幸鐾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年 19期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 获得性耐药基因 可移动遗传元件 聚类分析 K lebsiella pneumonia Carbapenems Acquired resistance gene Mobile genetic element Index cluster analysis Sample cluster analysis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与常见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种经 gy rA基因测序确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76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20株菌共检出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基因可分为8种阳性模式;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blaK PC、blaT EM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intⅠ1、ISEcp1、ISK pn6高度连锁,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rmtB与插入序列 IS903也高度关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菌可分为A、B两个簇群;A簇群又可分为A1和 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的1~2、7~9号株、11~12号株3组分别为克隆传播,B簇群也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簇群,B1与B2亚簇群分别为克隆传播。结论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