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47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经治的4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水平位扫描。扫描机器为GE64排螺旋V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Pitch 0换.5,collimation 1 mm,重建间隔0.625 mm;并常规行冠状位重建,重建基线垂直于前颅底,从蝶窦后缘至额窦,层厚5 mm,层距5 mm。结果 CT扫描49例均表现为受累窦腔内不均匀密度增高影,CT值30~60 Hu,病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35例(71%),且钙化影与窦壁无延续或重叠关系,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10例(20%);窦壁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11例(22%);窦壁骨质吸收破坏9例(18%),其中上颌窦内侧壁破坏5例,上壁破坏入眶3例,前壁1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4例(29%);伴有鼻中隔偏曲6例(12%)。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月光

来源:河北医药 2014 年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47
作者:
李月光
来源:
河北医药 2014 年 22期
标签:
真菌病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经治的4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水平位扫描。扫描机器为GE64排螺旋V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Pitch 0换.5,collimation 1 mm,重建间隔0.625 mm;并常规行冠状位重建,重建基线垂直于前颅底,从蝶窦后缘至额窦,层厚5 mm,层距5 mm。结果 CT扫描49例均表现为受累窦腔内不均匀密度增高影,CT值30~60 Hu,病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35例(71%),且钙化影与窦壁无延续或重叠关系,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10例(20%);窦壁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11例(22%);窦壁骨质吸收破坏9例(18%),其中上颌窦内侧壁破坏5例,上壁破坏入眶3例,前壁1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4例(29%);伴有鼻中隔偏曲6例(12%)。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