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 | 下载1

目的 分离纯化梅花鹿鹿角盘蛋白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以鹿角盘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提取鹿角盘总蛋白,SephacrylS-100HR和反向高效液相层析分离纯化鹿角盘抗菌蛋白,最终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抗菌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从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完整性和ROS活性氧的产生等方面探讨鹿角盘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制.结果 SephadexG-25除盐后总蛋白含量为90.3%,经SephacrylS-100HR凝胶层析获得分子量<20.1 kDa的蛋白组分S2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将S2(<20.1 kDa)组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得到抗菌蛋白18.963 kDa.抗菌蛋白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具有最小抑菌能力;处理组在一定时间内电导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显著差异表明细胞膜通透性受损;扫描电镜发现抗菌蛋白作用后菌体出现变形、塌陷、皱缩、破碎,荧光显微镜观察PI单染处理组荧光强度增强,说明抗菌蛋白破坏了大肠杆菌细胞膜、细胞壁的完整性;菌体经抗菌蛋白浓度为2倍最小抑菌浓度(2 MIC)处理2h,流式细胞仪检测ROS表达量为69.3%,菌体氧化应激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鹿角盘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抗菌蛋白可能通过改变大肠杆菌

作者:王懿璞;周怡君;胡薇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 年 5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 | 下载:1
作者:
王懿璞;周怡君;胡薇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 年 55卷 6期
标签:
鹿角盘 蛋白 分离纯化 大肠杆菌 抑菌机制
目的 分离纯化梅花鹿鹿角盘蛋白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以鹿角盘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提取鹿角盘总蛋白,SephacrylS-100HR和反向高效液相层析分离纯化鹿角盘抗菌蛋白,最终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抗菌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从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完整性和ROS活性氧的产生等方面探讨鹿角盘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制.结果 SephadexG-25除盐后总蛋白含量为90.3%,经SephacrylS-100HR凝胶层析获得分子量<20.1 kDa的蛋白组分S2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将S2(<20.1 kDa)组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得到抗菌蛋白18.963 kDa.抗菌蛋白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具有最小抑菌能力;处理组在一定时间内电导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显著差异表明细胞膜通透性受损;扫描电镜发现抗菌蛋白作用后菌体出现变形、塌陷、皱缩、破碎,荧光显微镜观察PI单染处理组荧光强度增强,说明抗菌蛋白破坏了大肠杆菌细胞膜、细胞壁的完整性;菌体经抗菌蛋白浓度为2倍最小抑菌浓度(2 MIC)处理2h,流式细胞仪检测ROS表达量为69.3%,菌体氧化应激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鹿角盘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抗菌蛋白可能通过改变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