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0

目的 总结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发病年龄4~49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8.2个月;首发肝脏症状者23例(63.89%),神经精神症状者7例(19.44%),血液系统损害者2例(5.56%),肾脏症状者2例(5.56%),皮肤改变者2例(5.56%);角膜K-F环阳性率90.00%(27/30),血清铜蓝蛋白异常率97.14%(34/35),肝脏、胆囊、脾脏超声或腹部CT检查异常率96.67%(29/30),头颅CT或MRI异常率55.00%(11/20);11例入院时即明确诊断,25例首诊误诊,误诊率为69.44%.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丁楠楠;林连捷;郑长青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年 2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0
作者:
丁楠楠;林连捷;郑长青
来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年 28卷 4期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环 血清铜蓝蛋白 24 h尿铜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Kayser-Fleischer ring serum ceruloplasmin 24-hour urinary copper
目的 总结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发病年龄4~49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8.2个月;首发肝脏症状者23例(63.89%),神经精神症状者7例(19.44%),血液系统损害者2例(5.56%),肾脏症状者2例(5.56%),皮肤改变者2例(5.56%);角膜K-F环阳性率90.00%(27/30),血清铜蓝蛋白异常率97.14%(34/35),肝脏、胆囊、脾脏超声或腹部CT检查异常率96.67%(29/30),头颅CT或MRI异常率55.00%(11/20);11例入院时即明确诊断,25例首诊误诊,误诊率为69.44%.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