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0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VC)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方法]在4、8、12、24、36、48、60、72 h测定单独条件下VP、VC及其混合后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混合生物被膜形成.[结果]虽然形成的混合生物被膜量介于VC和VP之间,但混合生物被膜在形成过程中,成熟期后生物被膜量的变化较小,对环境的抗性增强.混合生物被膜中拥有更多的活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的变化体现出其可能在对抵御不适应环境中起重要作用,通过FISH可观察到不同时期生物被膜的变化过程.[结论]VC与VP共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混合生物被膜总量虽然减少,但混合生物被膜中拥有更多的活菌,这可能引起更大的危害.研究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被膜的变化,可为有害生物被膜的控制提供基础.

作者:董旭日;柴旭锋;檀玲;齐家伟;刘海泉;潘迎捷;赵勇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8 年 58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0
作者:
董旭日;柴旭锋;檀玲;齐家伟;刘海泉;潘迎捷;赵勇
来源:
微生物学报 2018 年 58卷 10期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 混合生物被膜 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VC)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方法]在4、8、12、24、36、48、60、72 h测定单独条件下VP、VC及其混合后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混合生物被膜形成.[结果]虽然形成的混合生物被膜量介于VC和VP之间,但混合生物被膜在形成过程中,成熟期后生物被膜量的变化较小,对环境的抗性增强.混合生物被膜中拥有更多的活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的变化体现出其可能在对抵御不适应环境中起重要作用,通过FISH可观察到不同时期生物被膜的变化过程.[结论]VC与VP共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混合生物被膜总量虽然减少,但混合生物被膜中拥有更多的活菌,这可能引起更大的危害.研究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被膜的变化,可为有害生物被膜的控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