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1 | 下载224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64例RDS早产儿分为BiPAP组( n=35)和CPAP组(n=29),比较两组无创通气上机前、2 h、12 h血气分析,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BiPAP组应用2 h、12 h后pH、PaO2均优于CPAP组( t=2.391、2.556、2403、2.355,P=0.020、0.013、0.019、0.022),低氧血症、停机后呼吸暂停、12 h后改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PAP组(t=5.049、4.988、4.215、-2.096、-2.669,P=0.025、0.026、0.040、0.041、0.010)。结论早期使用BiPAP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推广。

作者:范宜佳;陈桂锋;滕懿群

来源:中国基层医药 2016 年 23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1 | 下载:224
作者:
范宜佳;陈桂锋;滕懿群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年 23卷 6期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气,人工 婴儿,新生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Ventilation,artificial Infant,newborn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64例RDS早产儿分为BiPAP组( n=35)和CPAP组(n=29),比较两组无创通气上机前、2 h、12 h血气分析,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BiPAP组应用2 h、12 h后pH、PaO2均优于CPAP组( t=2.391、2.556、2403、2.355,P=0.020、0.013、0.019、0.022),低氧血症、停机后呼吸暂停、12 h后改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PAP组(t=5.049、4.988、4.215、-2.096、-2.669,P=0.025、0.026、0.040、0.041、0.010)。结论早期使用BiPAP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