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6 | 下载55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4例中老年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年龄段分为A组(45~59岁)、B组(60~74岁)和C组(75岁以上),每组各8例.患者于发病3d内行3.0 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于入院时和发病后6周,分别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梗死侧FA值均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5),康复治疗6周后梗死侧的FA值均比入院时增加(P<0.05).各年龄组患者CST2级的NISHH评分均高于CST 1级(P<0.05).在同组同——CST级别的患者发病后6周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P<0.05).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也可提示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钰;桑德春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年 18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6 | 下载:55
作者:
张晓钰;桑德春
来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年 18卷 1期
标签:
脑卒中 脑梗死 康复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年龄相关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4例中老年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年龄段分为A组(45~59岁)、B组(60~74岁)和C组(75岁以上),每组各8例.患者于发病3d内行3.0 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于入院时和发病后6周,分别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梗死侧FA值均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5),康复治疗6周后梗死侧的FA值均比入院时增加(P<0.05).各年龄组患者CST2级的NISHH评分均高于CST 1级(P<0.05).在同组同——CST级别的患者发病后6周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P<0.05).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也可提示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