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17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大多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部分该类患者却遗留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早期脑损伤有关。本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做一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李朝霞;赵性泉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13 年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174
作者:
李朝霞;赵性泉
来源: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年 11期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机制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ognitive dysfunction Risk factor Mechanism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大多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部分该类患者却遗留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早期脑损伤有关。本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做一阐述,以期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