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54 | 下载739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炎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内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6个月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d于2010年入院,8个月死亡.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IL-10受体基因组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扩增先证者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IL-10RA蛋白以及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予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先证者及其兄均为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CA/GT,先证者反转录PCR产物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p.C223S),两个突变均为新基因突变,患儿父母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作者:许永彬;陈玉冰;曾萍;陈慧珊;曾华松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15 年 5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54 | 下载:739
作者:
许永彬;陈玉冰;曾萍;陈慧珊;曾华松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年 53卷 5期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新生儿 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亚单位 突变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eonatal Interleukin-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Mutation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炎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内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6个月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d于2010年入院,8个月死亡.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IL-10受体基因组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扩增先证者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IL-10RA蛋白以及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予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先证者及其兄均为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CA/GT,先证者反转录PCR产物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p.C223S),两个突变均为新基因突变,患儿父母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