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48 | 下载381

目的 获取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颈椎CT检查未见颅颈交界区外伤、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25例,于CT片上齿突面积最大的平面测量斜坡枢椎角,斜坡枢椎角定义为斜坡平面与枢椎椎体后缘之间的夹角;其中117例行颈椎MR检查,于MRI片上分别测量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延髓脊髓角定义为上颈髓腹侧与延髓腹侧之间的夹角.应用回归分析评价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影像学测量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用Pacs测角软件进行,测量精度0.01°.测量工作由两位高年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独立完成,取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结果 225例患者的斜坡枢椎角为133.52°~172.16°,平均156.93°±6.53°;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5.10°,170.19°),女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2.67°,168.47°);不同年龄组间(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与及CT测量的斜坡枢椎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例患者的延髓脊髓角为130.38°~168.75°,平均154.17°±6.54°,95%置信区间为(141.35°.166.99°);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

作者:田伟;安岩;李加宁;刘亚军;吴昕峰;吕艳伟;曾成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4 年 34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48 | 下载:381
作者:
田伟;安岩;李加宁;刘亚军;吴昕峰;吕艳伟;曾成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年 34卷 3期
标签:
颅窝,后 枢椎 延髓 脊髓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ranial fossa,posterior Axis Medulla oblongata Spinal Cord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目的 获取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颈椎CT检查未见颅颈交界区外伤、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25例,于CT片上齿突面积最大的平面测量斜坡枢椎角,斜坡枢椎角定义为斜坡平面与枢椎椎体后缘之间的夹角;其中117例行颈椎MR检查,于MRI片上分别测量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延髓脊髓角定义为上颈髓腹侧与延髓腹侧之间的夹角.应用回归分析评价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影像学测量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用Pacs测角软件进行,测量精度0.01°.测量工作由两位高年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独立完成,取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结果 225例患者的斜坡枢椎角为133.52°~172.16°,平均156.93°±6.53°;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5.10°,170.19°),女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2.67°,168.47°);不同年龄组间(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与及CT测量的斜坡枢椎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例患者的延髓脊髓角为130.38°~168.75°,平均154.17°±6.54°,95%置信区间为(141.35°.166.99°);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