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5 | 下载128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1例FⅦ缺陷症家系成员FⅦ基因进行分析;将含突变序列克隆插入pMD19-T Simple TA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凝固法检测血浆中FⅦ:Ag和FⅦ:C.结果 家系中有3种基因突变:第8号外显子第15386位核苷酸存在A→C(Arg353Pro)和第15386位核苷酸G→C(Gln353Pro)突变;第8号外显子第15274位核苷酸A→T(Lys316Stop)突变,家系成员中发现的这3种突变均为杂合子;发现先证者父亲存在3种杂合多态性:即启动子区2050~2059位CCTATACCT 10 bp的缺失/插入多态性、1号内含子IVS1a+9 G→A及第15386位A→G(Arg353Gln),且均来自先证者祖父,3种多态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结论 发现该家系存在1种FⅦ基因的错义突变(Gln353Pro);1种无义突变(Lys316Stop),这两种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作者:邢志芳;王学锋;戴菁;陆晔玲;丁秋兰;许冠群;奚晓东;王鸿利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年 3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5 | 下载:128
作者:
邢志芳;王学锋;戴菁;陆晔玲;丁秋兰;许冠群;奚晓东;王鸿利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年 32卷 3期
标签:
凝血因子FⅦ缺陷症 基因突变 多态性 Coagulation factor Ⅶ deficiency Gene mutation Polymorphism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1例FⅦ缺陷症家系成员FⅦ基因进行分析;将含突变序列克隆插入pMD19-T Simple TA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凝固法检测血浆中FⅦ:Ag和FⅦ:C.结果 家系中有3种基因突变:第8号外显子第15386位核苷酸存在A→C(Arg353Pro)和第15386位核苷酸G→C(Gln353Pro)突变;第8号外显子第15274位核苷酸A→T(Lys316Stop)突变,家系成员中发现的这3种突变均为杂合子;发现先证者父亲存在3种杂合多态性:即启动子区2050~2059位CCTATACCT 10 bp的缺失/插入多态性、1号内含子IVS1a+9 G→A及第15386位A→G(Arg353Gln),且均来自先证者祖父,3种多态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结论 发现该家系存在1种FⅦ基因的错义突变(Gln353Pro);1种无义突变(Lys316Stop),这两种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