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182

目的 分析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探讨RDD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RD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9例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 23例RDD患者中位年龄47(10~79)岁,19例为结外型,3例为淋巴结型,1例为混合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病灶,19例患者中位随访24(1~67)个月,均无复发.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窦内或结外组织中组织细胞增生伴有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CD68、CD163,不表达CD1a.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结论 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RDD的发病机制,其临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傅维佳;杜鹃;卢静;王良哲;杨建民;何妙侠;胡晓霞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9 年 40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182
作者:
傅维佳;杜鹃;卢静;王良哲;杨建民;何妙侠;胡晓霞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9 年 40卷 8期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Sinus histiocyt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Whole exome sequencing
目的 分析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探讨RDD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RD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9例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 23例RDD患者中位年龄47(10~79)岁,19例为结外型,3例为淋巴结型,1例为混合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病灶,19例患者中位随访24(1~67)个月,均无复发.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窦内或结外组织中组织细胞增生伴有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CD68、CD163,不表达CD1a.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结论 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RDD的发病机制,其临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