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2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只8~10周龄ApoE-/-雄性小鼠高脂饮食并皮下植入含有血管紧张素Ⅱ的微量泵构建动脉瘤模型,均分为AAA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4周后取材评估腹主动脉扩张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累积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脂滴形成和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的表达,qPCR检测血管外周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AAA组比较,二甲双胍抑制了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并减少脂肪细胞脂滴的形成;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发现HILPDA及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HILPDA的表达减少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和血管炎症,并最终抑制AAA的形成.

作者:田丽;张瑾瑾;杨柳;刘肖;叶春芳;孟宪杰;李会;张丽华;赵永波;马冬

来源:重庆医学 2022 年 51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28
作者:
田丽;张瑾瑾;杨柳;刘肖;叶春芳;孟宪杰;李会;张丽华;赵永波;马冬
来源:
重庆医学 2022 年 51卷 3期
标签:
二甲双胍;腹主动脉瘤;血管外周脂肪细胞;HILPDA;炎症因子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只8~10周龄ApoE-/-雄性小鼠高脂饮食并皮下植入含有血管紧张素Ⅱ的微量泵构建动脉瘤模型,均分为AAA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4周后取材评估腹主动脉扩张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累积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脂滴形成和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的表达,qPCR检测血管外周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AAA组比较,二甲双胍抑制了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并减少脂肪细胞脂滴的形成;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发现HILPDA及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HILPDA的表达减少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和血管炎症,并最终抑制AAA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