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6 | 下载195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35例;根据CBP治疗时所选择的抗凝技术不同,分为小剂量肝素抗凝组、无抗凝剂组、肝素体外抗凝组和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CBP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1)、肝胆管损伤较重(P<0.01),血小板计数(BPC)较低(P<0.05).不同抗凝方式组间比较,CBP治疗后次日晨,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的BPC较治疗前升高(P<0.01),D-二聚体(D-Di)小剂量肝素组较无抗凝剂组及肝素体外抗凝组降低(均P<0.01);小剂量肝素组单次CBP治疗时间最长,且CBP并发症发生最少.结论: DIC患者在有效抗凝技术和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耐受CBP治疗;在抗凝方式选择上,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较佳.

作者:王锦权;刘宝;陶晓根;杨田军;赵劲松;张琳琳;秦玉荣;刘海华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年 19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6 | 下载:195
作者:
王锦权;刘宝;陶晓根;杨田军;赵劲松;张琳琳;秦玉荣;刘海华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年 19卷 5期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技术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35例;根据CBP治疗时所选择的抗凝技术不同,分为小剂量肝素抗凝组、无抗凝剂组、肝素体外抗凝组和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CBP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1)、肝胆管损伤较重(P<0.01),血小板计数(BPC)较低(P<0.05).不同抗凝方式组间比较,CBP治疗后次日晨,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的BPC较治疗前升高(P<0.01),D-二聚体(D-Di)小剂量肝素组较无抗凝剂组及肝素体外抗凝组降低(均P<0.01);小剂量肝素组单次CBP治疗时间最长,且CBP并发症发生最少.结论: DIC患者在有效抗凝技术和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耐受CBP治疗;在抗凝方式选择上,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