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13

目的 探讨凝血实验室指标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在分娩前后出现DIC的产妇,于确诊DIC时,对症治疗后2 h、24 h、7 d常规凝血试验及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组织因子(TF)含量,同时检测31名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发生DIC的产妇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试验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各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至第7天大部分参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治疗前血浆DD、Ⅷ∶C、VWF、TF、T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A、PLG∶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天时,除DD、VWF、TF、PLG∶A有轻度异常外,其余参数基本正常.结论 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分子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诊断产妇DIC,也是产妇DIC治疗过程中很好的监测指标.

作者:池胜英;王明山;谢海啸;陈凤娣

来源:检验医学 2007 年 2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13
作者:
池胜英;王明山;谢海啸;陈凤娣
来源:
检验医学 2007 年 22卷 2期
标签:
妊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试验
目的 探讨凝血实验室指标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在分娩前后出现DIC的产妇,于确诊DIC时,对症治疗后2 h、24 h、7 d常规凝血试验及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组织因子(TF)含量,同时检测31名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发生DIC的产妇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试验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各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至第7天大部分参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治疗前血浆DD、Ⅷ∶C、VWF、TF、T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A、PLG∶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天时,除DD、VWF、TF、PLG∶A有轻度异常外,其余参数基本正常.结论 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分子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诊断产妇DIC,也是产妇DIC治疗过程中很好的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