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2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见血凝学指标和几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定量测定在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例正常人和63例DIC患者标本,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凝血障碍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了常规血凝学指标,并用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栓溶二聚体(D-dimer,D-D)含量.结果各期DIC患者的部分常规血凝学指标有一定规律;而分子标志物变化不同.早期DIC中,D-D含量为(1.62±1.46)mg/L,NC组为(0.51±0.12)mg/L;F1+2含量为(4.96±2.78)nmol/L,NC组为(0.73±0.42)nmol/L;TAT含量为(33.11±20.59)μg/L,NC组为(1.64±3.04)μg/L;中期DIC中D-D含量为(6.85±8.37)mg/L;F1+2含量为(4.36±2.44)nmol/L,TAT含量为(22.53±20.98)μg/L;晚期DIC中D-D含量为(10.32±5.85)mg/L,F1+2的含量为(6.44±3.51)nmol/L,TAT含量为(36.64±20.09)μg/L.F1+2与TAT在所有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679,P<0.0001),而F1+2与D-D、TAT与D-D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应用不同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定量测定和常用血凝学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

作者:徐勇;霍梅;于涟;叶素丹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 年 5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26
作者:
徐勇;霍梅;于涟;叶素丹
来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 年 5卷 5期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志物
目的对比分析常见血凝学指标和几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定量测定在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例正常人和63例DIC患者标本,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凝血障碍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了常规血凝学指标,并用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栓溶二聚体(D-dimer,D-D)含量.结果各期DIC患者的部分常规血凝学指标有一定规律;而分子标志物变化不同.早期DIC中,D-D含量为(1.62±1.46)mg/L,NC组为(0.51±0.12)mg/L;F1+2含量为(4.96±2.78)nmol/L,NC组为(0.73±0.42)nmol/L;TAT含量为(33.11±20.59)μg/L,NC组为(1.64±3.04)μg/L;中期DIC中D-D含量为(6.85±8.37)mg/L;F1+2含量为(4.36±2.44)nmol/L,TAT含量为(22.53±20.98)μg/L;晚期DIC中D-D含量为(10.32±5.85)mg/L,F1+2的含量为(6.44±3.51)nmol/L,TAT含量为(36.64±20.09)μg/L.F1+2与TAT在所有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679,P<0.0001),而F1+2与D-D、TAT与D-D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应用不同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定量测定和常用血凝学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