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8 | 下载1

背景:脑震荡的机制未明,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意义不清.目的:探讨大鼠脑震荡脑组织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 g组.干预:实验大鼠于伤后1,3,7,14及30 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研究脑震荡发生发展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变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表现.②病理学改变.③脑啡肽和多巴胺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100 g大鼠组出现典型的脑震荡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瘀血与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坏死.脑啡肽于伤后1 d表达增强,阳性部位见于大脑、小脑和海马区的血管内皮细胞浆中;于伤后7 d达高峰.14 d后表达逐渐减少,30 d仍高于正常水平.多巴胺于伤后7 d,在大脑、海马区、丘脑及小脑各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的表达明显增多,但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脑震荡后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脑啡肽和多巴胺参与了脑震荡发生时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血管损伤、血脑屏障和神经细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肖兴义;陈浩宇;杨瑞;刘杰;胡文华;马俊杰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2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8 | 下载:1
作者:
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肖兴义;陈浩宇;杨瑞;刘杰;胡文华;马俊杰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25期
标签:
脑震荡 脑啡肽类 多巴胺 免疫组织化学
背景:脑震荡的机制未明,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意义不清.目的:探讨大鼠脑震荡脑组织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 g组.干预:实验大鼠于伤后1,3,7,14及30 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研究脑震荡发生发展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变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表现.②病理学改变.③脑啡肽和多巴胺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100 g大鼠组出现典型的脑震荡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瘀血与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坏死.脑啡肽于伤后1 d表达增强,阳性部位见于大脑、小脑和海马区的血管内皮细胞浆中;于伤后7 d达高峰.14 d后表达逐渐减少,30 d仍高于正常水平.多巴胺于伤后7 d,在大脑、海马区、丘脑及小脑各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的表达明显增多,但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脑震荡后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脑啡肽和多巴胺参与了脑震荡发生时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血管损伤、血脑屏障和神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