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322

体外循环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S)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关注,VS的显著特点是持续、顽固的体循环低血压,正常或升高的心排血量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致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亦明显增加,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在不同的机构和专业领域,VS的发病率、诊疗及预后亦存在巨大差异.导致VS发生的风险因素有高龄、输血、体外循环、器官移植、创伤和脓毒症,以及特定药物的应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等;VS的发病机制有:炎性因子和神经介质的释放,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过剩,血管加压素受体的下调,使平滑肌丧失收缩功能,导致血管麻痹.目前对VS的治疗包括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亚甲基蓝和高剂量羟钴胺素,以及使用腺苷三磷酸敏感的钾通道阻滞剂,核因子κB抑制剂,靛蓝二磺酸钠.

作者:卢圣勋;邢亚闯;范义兵;张娜;罗俊辉

来源:医学综述 2017 年 23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322
作者:
卢圣勋;邢亚闯;范义兵;张娜;罗俊辉
来源:
医学综述 2017 年 23卷 18期
标签:
血管麻痹综合征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Vasoplegic syndrom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体外循环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S)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关注,VS的显著特点是持续、顽固的体循环低血压,正常或升高的心排血量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致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亦明显增加,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在不同的机构和专业领域,VS的发病率、诊疗及预后亦存在巨大差异.导致VS发生的风险因素有高龄、输血、体外循环、器官移植、创伤和脓毒症,以及特定药物的应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等;VS的发病机制有:炎性因子和神经介质的释放,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过剩,血管加压素受体的下调,使平滑肌丧失收缩功能,导致血管麻痹.目前对VS的治疗包括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亚甲基蓝和高剂量羟钴胺素,以及使用腺苷三磷酸敏感的钾通道阻滞剂,核因子κB抑制剂,靛蓝二磺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