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8 | 下载27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抑制切皮诱发患者体动反应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1 ~ 27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l)0.2μg/kg(D1组)、0.4 μg/kg(D2组)、0.6μg/kg(D3组)或生理盐水15 ml(C组),30 min内输注完毕.4组均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序贯法确定麻醉维持期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组、D1组、D2组及D3组第1例患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设定为3.0%、3.0%、2.5%和2.0%,预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15 min时进行切皮.评估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当发生体动反应时,上调一个浓度梯度,否则下调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9,根据前一例患者是否发生体动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直至每组出现第7个交叉点.以各交叉点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的均数作为MAC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 (CI).结果 C组、D1组、D2组和D3组入选病例分别18、20、20、22例;C组、D1组、D2组和D3组七氟醚MAC值(95%CI)分别为2.5%(2.3%~2.8%)、1.5%(1.3%~1.7%)、1.3%(1.0

作者:庞国勋;高冬艳;张煜东;马银玲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年 32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8 | 下载:272
作者:
庞国勋;高冬艳;张煜东;马银玲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年 32卷 7期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麻醉药,吸入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Dexmedetomidine Anesthetics,inhalation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drug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抑制切皮诱发患者体动反应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1 ~ 27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l)0.2μg/kg(D1组)、0.4 μg/kg(D2组)、0.6μg/kg(D3组)或生理盐水15 ml(C组),30 min内输注完毕.4组均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序贯法确定麻醉维持期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组、D1组、D2组及D3组第1例患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设定为3.0%、3.0%、2.5%和2.0%,预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15 min时进行切皮.评估患者切皮时体动反应,当发生体动反应时,上调一个浓度梯度,否则下调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9,根据前一例患者是否发生体动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直至每组出现第7个交叉点.以各交叉点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的均数作为MAC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 (CI).结果 C组、D1组、D2组和D3组入选病例分别18、20、20、22例;C组、D1组、D2组和D3组七氟醚MAC值(95%CI)分别为2.5%(2.3%~2.8%)、1.5%(1.3%~1.7%)、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