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0 | 下载232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分层单纯随机抽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 85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2010至2011年超声检查未检出颈动脉斑块且研究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2 372名.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12至2013年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检出新发斑块359例,检出率为15.1%;具有0~1、2~3、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研究对象的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3.1% (43/186)、17.5%(186/1 065)、12.4%(122/986)和5.9% (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后,与具有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其OR(95% CI)值分别为0.52(0.34 ~0.80)和0.28(0.12 ~0.64).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作者:桑大森;陶杰;宋达;黄科宇;许继波;董岩;陈朔华;吴寿岭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年 43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0 | 下载:232
作者:
桑大森;陶杰;宋达;黄科宇;许继波;董岩;陈朔华;吴寿岭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年 43卷 9期
标签:
健康行为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Health behavior Carotid stenosis Atherosclerosis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分层单纯随机抽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 85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2010至2011年超声检查未检出颈动脉斑块且研究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2 372名.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12至2013年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检出新发斑块359例,检出率为15.1%;具有0~1、2~3、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研究对象的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3.1% (43/186)、17.5%(186/1 065)、12.4%(122/986)和5.9% (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后,与具有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其OR(95% CI)值分别为0.52(0.34 ~0.80)和0.28(0.12 ~0.64).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